班级文化之小组建设与评价
班级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的方面也比较多。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
现在我们学校高一年级各班实行小组管理和评价,学校营造的这种环境,是有利于我们管理的。我认为高中生比较看重三件事:公平、民主、荣誉,特别是荣誉,因为他们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龄。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强化班级管理,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
一 . 小组思想建设是为了解决“我要争荣誉”
(1) 班主任首先认识到“271”课堂的好处,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才能引导学生,不能老是抱着传统课堂不放,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有时会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没法比,以前的孩子多老实多听话啊”,其实这样的比较是不科学的,如果现在的孩子还和五年前的一样傻,什么都不知道,他又怎么能适应现在的社会呢。
(2) 让学生认识到“271”的好处,特别是高一的孩子刚来对新的课堂模式不适应,老是认为原来的课堂模式好(这是心理学上的恋旧情结,),我就想着给他们打开这个心结,不断地跟他们说“271”的好处,比如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可以锻炼临场应变的能力(举例子,现在研究生招生,企业招员工都有面试的环节,怎么推销自己,面试的能力都来自平时);可以锻炼领导能力(特别是小组长);待优生有机会参与课堂,说实话以前他们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和展示自己的,大多是看小说和睡觉,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组内帮助和分层次提问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必须克服怕别人笑话的心理。我发现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课堂是怕别人笑话,怕别人说自己提的问题简单,爱出风头等。我首先在班内营造一种氛围:笑话别人的人没有人品,那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是畸形的,平时开班会重点说,上课也说;并且对表现好的孩子大力表扬,树立一股正气,现在班内听不到“哎声拉稀”的声音了;其次是鼓励他们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以后他们会自动上瘾的。
(4) 表演是一种能力。有的同学有这样一些错误的想法:课堂就是表演给别人看,老师都提前培训,没什么意思,针对这种情况召开主题班会,提出表演也是一种能力,就像春晚,不是所有的节目都能上春晚,只有表演比较好的才有机会,我们等着盼着看赵本山,是因为他表演水平高,可能一开始是为了表演而表演,但演着演着,投入是更多的真情实感,要不国家也没有一级演员,二级演员之说。
(5)学校大力支持。如果学校给表现好的小组或同学一些奖励(如免费游司马祠、党家村了或者一些物质奖励),学生非常感兴趣,仿佛已经身临其境了。——借势
二 . 小组考核评价是为了解决“给我荣誉”
(1)评价原则:公平、合理、全面、科学。
(2)评价方法:课堂表现(50%)、平时表现占(30%),成绩(20%)
(3)计分系统:每天两个值周组,加分记录,互相竞争互相监督,到晚上第3节课汇总由监察部长签字后张贴公示,对出问题比较多的人,做好记录作为优秀值日班长评价依据,可以解决加分不公平和漏加分、乱加分的情况。
(4)保障体系:①一周一总结,取小组前三名升级,一月一总结物质奖励②每天一总结,得分第一的小组组长上台介绍经验,得分倒数第一的上台检讨(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惩罚)。③一周总结,让得分第一的小组长亲自给表现不好的小组培训,现身说法。④课堂上分层加分,质疑有价值问题多加分,课堂上抢答不超过三次,若多人起来回答,以老师指定的为准加分,若出现唱双簧的现象小组本日分数为零。⑤捆绑式评价——借法
在自学互助研究型课堂中,小组评价是否科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特别是评价的激励性是否具有持久,更是调动学生参与各个学习环节的必要保证。只有具备了切实可行的评价与激励政策,并严格地加以贯彻执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才会充满动力与活力。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评价标准如何变换,均应坚持把握“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这样考核对象就变成了整个小组,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学生们都有压力了,害怕丢自己的人,丢小组的人。学生们变了。课堂上,奋起直追,踊跃发言;纪律上,互相约束,时时提醒;卫生上,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学生心齐了。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小组合作的范围更广了,不仅停留在学习纪律上,不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是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与自主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减轻了,到处都有我的“眼睛”,到处都有我的“嘴巴”,到处都有我的“双腿”。我有更多的时间研究班主任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与学生沟通。